三藏圣教序碑
作者:admin
发布时间:2020-08-26 00:35:17
阅读次数: 次
唐咸亨三年(672)
释怀仁集王羲之书
碑高350厘米。碑身顶端减地平面阳刻七尊佛像。北宋移藏西安碑林。贞观二十二年(648)八月,唐太宗为玄奘新译佛家经典御制《圣教序》。高宗时为太子,又作《圣教序记》。弘福寺沙门怀仁以当时所存王羲之书迹,将太宗《圣教序》和太宗答敕、太子《圣教序记》和答敕以及玄奘翻译的《心经》1900余字,一一集出,历时二十年,咸亨三年(672)刻成此碑。国宝级文物。
玄奘(602~664),洛州缑氏(今河南洛阳偃师)人。俗家姓名陈祎(yī)”,法名“玄奘”,被尊称为“三藏法师”,与鸠摩罗什、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。
玄奘印度取经归来,被唐太宗安排在长安弘福寺(约在今西安市莲湖区星火路立交桥西侧丰禾路一带)译经。《两京新记》记载,弘福寺是“贞观八年,太宗为穆皇后窦氏追福立。制度华丽,为京城之壮观”。初八日丁丑(2月9日),举行了隆重的迎接玄奘及所携佛经、佛像入弘福寺的仪式。当时唐太宗亲切的对玄奘说:“法师行后,造弘福寺,其处虽小,禅院虚静,可谓翻译之所。” 两年后,即贞观二十一年(647)三月译经活动又转移至慈恩寺,贞观二十二年(648年)十月又转移至玉华寺等处。
贞观二十二年八月,经长孙无忌、褚遂良斡旋,玄奘将译好的《瑜伽师地论》呈给太宗,并请太宗作序。
太宗花一个多月时间通览这部长达百卷的佛教经典后,亲自撰写了700多字的《大唐三藏圣教序》,盛赞“玄奘法师者,法门之领袖也;仙露明珠,讵(jù,意为“岂”)能方其朗润”。遂即太子李治又追随父亲写下《大唐皇帝述三藏圣教记》。
在得到二序文后,弘福寺寺主圆定请求将序文镌刻于碑石上,藏于寺宇,太宗同意这个要求。“后寺僧怀仁等乃鸠集晋右军将军王羲之之书,勒于碑石焉”。
在唐太宗的地毯式精心收集下,初唐时王羲之法帖已经达到二千多卷,其中行草占居大半,因此圆定大和尚让寺中擅长书法的怀仁以王羲之行书为主集成碑文。
罗丰先生统计《集王圣教序碑》的文本共有1904字,大约有以下十部分构成:
1.题衔及怀仁集王羲之书,凡29字,第一行至第二行。
2.唐太宗《大唐三藏圣教序》,凡781字,碑石第三行起第十二行结束。
3.唐太宗在阅玄奘谢表后的答辞,共63字,在碑石第十三行。
4.太子李治《述圣记》,共574字,在碑石第十四行起,第二十二行结束。
5.太子李治在收到玄奘谢启后的答辞,共50字,在碑石第二十三行。
6. 贞观廿二年八月三日内出,共11字,第二十三行。
7.《般若婆罗密多心经》,共260字,第二十四行起,第二十八行结束。
8.题衔奉勅润色于志宁等五人,共69字,在碑石第二十九行。
9.京城法侣建立及立碑日期,共15字,在碑第二十九行。
10.勒石、镌字工匠名,共32字,在碑第三十行。
集字工程浩大,凡历20年,终于在玄奘圆寂8年之后,也就是唐高宗继位的第22年(673),《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》碑刻成。此时天下第一行书《兰亭序》已经随葬唐太宗昭陵。其实即使在唐宋以前,能够有幸看到王羲之真迹的人总是凤毛麟角。而《怀仁集王圣教序》碑的刻立,大规模的传拓随即展开,它对王羲之书法的广泛流传以及王者地位的确定是决定性的。
康有为《广艺舟双楫》有云:“《圣教序》,唐僧怀仁所集右军书,位置天然,章法秩理,可谓异才。”